结核病临床试验合作中心(CTCTC) 第3季度(2018年7-9月)工作进展报告



中盖三期“抗结核新药引入和保护机制项目”第二批试点医院启动暨培训会顺利召开
2018 年 7 月 3-4 日,由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主办、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承办的抗结核新药引入和保护机制项目第二批试点医院启动暨培训会在哈尔滨市举办。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李亮副主任、杨森全球结核病医学事务总监 Chrispin Kambili、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院长姜辉、西安杨森政府事务部高级经理王笑春,以及项目第二批 10 家试点医院和第一批 6 家试点医院的项目负责院领导、临床主任、项目负责医生、实验室及药房负责人等约 80 人参加了此次启动和培训会。此次会议一是对第一批试点医院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二是为第二批 10 家试点单位开展启动培训。
李亮副主任在培训会上肯定了 NDIP 项目第一阶段取得的进展,指出新药引入项目作为国内的首创,不仅是局限于新药的使用,也是今后对于同类模式项目的一种拓展,为后续的临床试验、药物使用的机制建立提供经验。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是责任与挑战并存,各试点医院需始终坚持质与量的双高水准,相互协作,互通有无,老试点单位带动新试点单位,分享经验与教训,共同驾驶着新药引入这艘大船顺利驶入胜利的彼岸。杨森全球结核病医学事务总监 Chrispin Kambili 回顾了最初贝达喹啉引入中国历经的重重困难,对于现在取得的成果感到欣慰和鼓舞。希望中国在新药项目开展过程中借鉴更多国家的经验,做好贝达喹啉的保护工作,杜绝药物耐药的产生。他还承诺杨森将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中国的结核事业,为中国新药引入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
启动仪式结束后,Chrispin 教授、无国界医生组织的黄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高孟秋主任和刘宇红主任等项目专家主要针对项 目实施管理要求、贝达喹啉全球使用现状及疗效评价、临床管理流程和要求、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药物警戒系统及患者关怀等内容进行了培训。此外,培训会上还对第一批试点医院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梳理了项目的进展和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并邀请了首批试点医院的专家分享了项目实施的经验和亮点,也体现了项目能力建设的初步成果。
首轮 “CTCTC 科研基金项目”收官在即,第二轮原创科研杨帆起航
CTCTC 科研基金主要支持探索和解决结核病临床和防治领域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实用性科研项目,旨在提高结核病医疗机构临床医生的科研能力。2017 年首轮基金项目优选了 8 项科研课题予以资助,其中 5 个项目已经完成,截止目前发表核心期刊论文 3 篇,SCI 论文 1 篇,待发表 4 篇。另有3 个项目申请延期(上海市肺科医院 孙勤,北京胸科医院 黄麦玲,长沙市中心医院 贝承丽)。
2018 年“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暨 CTCTC 科研基金”再次扬帆,7 位青年研究者的原创科研课题在 82 个项目申请中脱颖而出,获得基金支持, 名单如下,目前已经完成第二轮基金的合同签署与首批经费的发放,CTCTC 将会持续关注项目进展和经费使用。
CTCTC 第二届青年医师临床科研培训项目第三阶段成果捷报
第二届“CTCTC 青年医师临床科研培训项目”于 2017 年 12 月底完成了第一阶段为期 5 周高强度的集中脱产培训,经严格面试从 CTCTC 成员单位优选的 7 名青年医生成为第二批学员,他们分别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夏露、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张培泽、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唐佩军、 北京胸科医院宋艳华、山东省胸科医院熊瑜、福州市肺科医院吴迪、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崔俊伟。 2018 年第一季度,该培训项目进入第二阶段, 学员返回各自单位开展了课题实施,并将课题初步结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向 Union 全球肺部健康大会提交了英文摘要。令人欣喜的是,7 名学员提交的 9 篇摘要中 6 篇名入选壁报交流或口头报告交流,CTCTC 将组织这些学员参加于今年 10 月份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 49 届全球肺部健康大会并进行科研成果展示。该培训项目第三阶段即成果展示阶段佳绩的取得离不来各位学员的辛勤努力、各单位领导的支持、CTCTC 提供的国际和国内学术交流的平台及其对青年人才培养之用心和坚持。
洲际结核病前瞻性生物样本库(RePORT) 第四届国际会议在苏州成功举办
2018 年 9 月 12 至 14 日,洲际结核病前瞻性生物样本库(RePORT)第四届国际会议在苏州隆重召开。本届会议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变态反应与传染性疾病研究所(NIAID)/艾滋病署(DAIDS)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共同承办。来自 NIH、家庭健康国际 360、RePORT 国际项目成员国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非和中国的专家和学者共计 100 余人参加了会议,其中国外专家 60 余人。开幕式由 DAIDS 项目官员 Sudha Srinivasan 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临床中心办公室主任刘宇红主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许绍发院长,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 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李亮副院长,苏州市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沈洁副主任,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传染性疾病 防制所陆伟所长,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程军平院长、美国 NIH/NIAID 副主任 Hugh Auchincloss、DAIDS 主任 Carl Dieffenbach 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
许绍发院长在致辞中指出,该项目一直致力于促进高负担国家结核病研究能力的提高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并为不同国家之间提供更广范和深入的合作交流机会。中国于 2017 年 1 月加入 RePORT 项目,希望未来与各个项目合作伙伴积极学习交流,展开更深入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起未来长期合作的桥梁。苏州市卫生计生委沈洁副主任指出,近年来,为加速与 世界顶级医疗机构“接轨”,苏州一直致力于全面打造苏州医疗卫生高地。Re PORT 第四届国际会议在苏州举办,有助于进一步加快苏州的卫生国际化程度,为推动苏州结核病防治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作为 RePORT 项目的发起方和组织方,Hugh Auchincloss 副主任和Carl Dieffenbach 主任分别从不同角度简要介绍了 RePORT 项目的背景、目的、 意义和进展情况。RePORT 项目 NIH 于 2012年提出,主要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呼吁各国政府关注并通过联合行动共同应对结核病的威胁,目前已有国际成员国家 6 家。该项目旨在通过在高负担国家组建合作联盟,开展结核病临床研究能力建设,并且按照统一标准收集数据,为未来开展生物标记物及其他包括新药、新方案和疫苗研发及评估在内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提高高负担国家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的能力,为全球终止结核病流行贡献力量。
本次会议采取讲座和小组讨论两种形式,围绕结核病流行特点和传播规律、结核病疫苗研发、结核病诊断新进展、结核病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如何实现全球终止结核病目标等方面开展了深入交流和讨论。此次会议也为中国学者提供了在国际舞台展示的机会。会议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临床中心办公室主任刘宇红、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控制中心主任助理张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国家结核病临床实验室主任黄海荣、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佛山分所所长毕利军和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高谦五位中国结核病不同领域的专家,分别从中国结核病疫情控制、结核病诊断工具、结核病系统生物学与转化医学创新发展和 MDR-TB 在中国的传播等方面做专题报告,代表中国结核届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
此外,会议也邀请了项目成员国的 5 位青年研究者介绍了基于样本库项目产出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两位青年研究者来自中国,他们分别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国家结核病临床实验室逄宇博士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张培泽医生。
闭幕式上,李亮李院长代表 RePORT 中国介绍了下一步工作计划,提出要在保证样本和数据质量的前提下,加速病例的纳入和样本的收集,并考虑扩展研究点;同时要在充分利用样本队列资源和 RePORT 网络平台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并期待能与 RePORT 国际大家庭的成员开展更加深入有效的合作。
强生耐药结核病研讨会促进高负担地区耐药治疗新策略学习和交流
由强生全球公共卫生举办的耐药结核病研讨会于 2018 年 9 月 22 日在泰国曼谷举行,来自中国、印度、印尼、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的结核病临床医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其中包括 10 名来自 NDIP 项目单位的结核病临床和防治专家。在本次研讨会上,来自南非、中国、菲律宾和泰国的专家分别介绍了全球结核病疫情,WHO 最新耐药结核病政策更新、全球耐药肺结核治疗队列数据荟萃分析、不良反应处理等内容。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办公室刘宇红主任还应会议邀请介绍了中国开展耐多药结核病诊疗的情况。会上,各国专家还就 WHO 新指南和耐药肺结核治疗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次会议对进一步了解 WHO 最新耐药结核病指南的制定背景、耐药结核病治疗的方向及借鉴更有效的患者管理模式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